百威“发威” 这次能威风起来?
作者:澳门金沙 | 时间:2019-09-25 06:42 | 关注:
原标题:百威“发威”,这次能威风起来?
距离百威出售澳大利亚子公司给朝日集团、寻求重新上市可能性已过去整两个月,百威英博重启了亚洲子公司的香港首次公开募股(IPO)计划。该计划表被正式展现于9月12日,港交所披露百威亚太的第二版聆讯后的招股书,9月17日,亚太公司在香港召开新闻发布会,9月18日开始路演,预计9月23日敲定IPO价格,9月30日正式上市。
根据百威亚太方面于17号披露的上市进展公告,公司计划以每股27港元至30港元的价格发行约12.62亿股股票,国际发售约11.99亿股,占比约95%;公开发售约6312万股,占比约5%,其中,基石投资者 GIC 投资大约10亿美金左右。
目标融资额至多379亿港元(约48.5亿美元),而这个数字已经远远小于百威亚太首次IPO计划的融资数额。
两个月,百威的变化
首次、二次IPO之间间隔短短两月,百威的速度不可谓之不快,而在这两个月中,百威亚太相较于之前又有何变化?
展开剩余78%
在香港沟通会上,百威亚太官方给出的答案是:卖了澳洲的一个业务。7月19日,百威英博以约113亿美元的价格将澳大利亚子公司Carlton & United Breweries(CUB)出售给日本啤酒制造商朝日集团,该交易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完成。将发展过慢的业务出售套现以获得大量资金,此次交易的大部分收益将用来偿还母公司的巨大债务,债务问题部分解决后可极大的提升对投资者的吸引力。
百威面临债务问题先选择出售资产,后便是再次IPO。百威官方期望通过这次IPO收获一个更加大的增长空间和更多的自由现金,帮助未来的并购。事实上,这正是百威一直以来的发展思路所带来的痛并快乐,循环往复。
还得还债,IPO之路有何变化
百威费劲心力的一切活动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还债,那这次IPO较之首次IPO又有什么区别?
相较于公司首次IPO的盲目自信,背负巨大债务,不引入基石投资者,与券商的定价问题上不让步,导致最后铩羽而归,百威亚太二次IPO就稳重的多。
百威首次IPO每股招股价介乎40至47港元,不计算超额配股权,集资最多约764.47亿港元。据悉,在当时额定价日7月12日,投行建议百威下调定价至每股38港元,极有可能顺利上市,但直到7月13日凌晨2点,百威管理团队最终拒绝了投行的建议,最后取消了7月的上市安排。
而本次预计计划以每股27港元至30港元的价格发行约12.62亿股股票,目标融资额至多379亿港元(合48亿美元)则更加稳重保守,派息比率将不低于25%。同时,公司可行使发售量调整权,若IPO市场需求强劲,还可增发至多38%的股份,总募资额可增至66亿美元。股票价格将在23日敲定,27日公布最终发售价以及分配结果,30日预期开始在香港联交所主板,股份代码为1876。
本次公开募股由摩根大通、摩根士丹利联席保荐,除了价格的调整外,百威亚太与基石投资者GIC Private Limited (简称“GIC”,即全球最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,现时的投资组合规模逾1,000亿美元)订立基石投资协议,GIC同意以总金额约10亿美元的发售价认购对等数目的发售股份,按中间价计算,约占发售股份13.85%(假设超额配股权及发售量调整权获悉数行使),设六个月禁售期。
百威官方表示GIC主动要做百威IPO的基石投资者,同时,经与投资者接触后,投资者表示希望引入基石投资者。基石投资者的引进实际是对百威公司基本面和发展前景的肯定,这会给市场带来很大的信心。
9月30日,目的能否达成?
如果说一次上市是对亚太尤其中国区市场的看好,那两个月后卷土重来、再次上市便是百威亚太在表明迫切抓住亚太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决心。百威与投资者沟通,认为现在是个好的时机,公司盈利空间较之以前更好,现在市场对这个公司的平台具有更高的兴趣。
据百威的2019上半年财报显示,百威英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65.52亿美元,同比增长6%;归属股东净利润为60.55亿美元,同比增长105%。公司啤酒销量在第二季度同比增长了2.1%,这是百威过去五年最快的增速,超出市场预期。分析师称,啤酒价格的上涨及消费者向高端啤酒的转移,让百威英博第二季度的营收和利润增长的更快。